近年來,口腔液(唾液)因其無創、高效的特點,在豬瘟病毒檢測中廣泛應用。但對于豬瘟病毒(CSFV)檢測,其適用性需謹慎評估。盡管技術上可行,但敏感性與應用場景存在明顯限制。
一、技術可行性:CSFV可在口腔液中檢出
研究表明,豬瘟病毒感染后,病毒可通過扁桃體、唾液腺等途徑排入口腔液。使用高靈敏度實時熒光RT-PCR方法,可在臨床發病期(尤其是急性型)口腔液中檢測到CSFV RNA,證實其作為檢測樣本的理論基礎。
二、敏感性顯著低于血清
血清中CSFV載量高且穩定,qRT-PCR檢出限可達10¹–10²copies/mL;
口腔液中病毒濃度通常低1–2個數量級,且受采樣時間、豬只飲水、飼料殘留等因素干擾;
在亞臨床感染、慢性感染或免疫豬群中,口腔液陽性率大幅下降,易出現假陰性。
三、適用場景有限,需嚴格限定條件
推薦使用場景:
大群急性豬瘟疫情初步篩查(如出現高熱、出血癥狀);
與非洲豬瘟等疫病聯合排查時的快速初篩;
配合高靈敏度試劑盒與規范采樣流程。
四、采樣與檢測注意事項
使用專用采樣繩,避免飼料殘渣稀釋樣本;
采集后立即冷凍,防止RNA降解;
建議每欄混合樣本不超過10頭,提高檢出概率;
陽性結果必須用血清或組織樣本復核確認。

五、行業共識與標準
目前OIE及《豬瘟防治技術規范》仍以血清、脾臟、淋巴結為認可樣本。口腔液僅作為輔助或應急手段,不可替代傳統樣本用于確診或報告。
口腔液可用于豬瘟病毒檢測的初步篩查,但絕非“萬能替代品”。在追求效率的同時,必須尊重檢測科學的邊界——準確,永遠比快捷更重要。